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的自動駕駛進化之路

英偉達CEO黃仁勛曾提出“電動化”與“智能化”將對 汽車 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如今“電動化”的戰場硝煙未止,“智能化”的戰爭便已經打響。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自動駕駛作為智能 汽車 的大腦,是實現“智能化”至為重要的一環,是 汽車 進化為智能體的必由之路,可以認為, 得自動駕駛者得“天下”。

在各路自動駕駛玩家中,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目前以小鵬、蔚來、理想三家處于相對領先地位。

蔚小理均采用漸進式的路線,即從低等級的自動駕駛起步,逐步擴展功能和場景覆蓋,最終進化為全場景的完全自動駕駛。

不過,蔚小理對于實現自動駕駛進化的思路以及速度存在差異,從整體上看,小鵬目前領先于其他兩家,蔚來略領先于理想, 本文將嘗試對這三家企業的自動駕駛進化之路進行解讀。

01 小鵬

快速迭代保持領跑,重點深耕泊車場景

小鵬從創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做中國的自動駕駛之一,小鵬 汽車 董事長何小鵬在中國電動 汽車 百人會論壇上自豪地說道,小鵬在智能駕駛領域比絕大多數公司領先2-3年。

2018年12月 小鵬首次推出輔助駕駛系統Xpilot2.0 ,搭載于小鵬首款智能 汽車 G3,計算平臺采用Mobileye EyeQ4芯片,感知硬件系統包含1個前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

在當時,小鵬經過調研認為在自動駕駛最主要的三大系統行車、泊車與主動安全中,泊車系統的功能成熟度相對是比較低的。

自動駕駛產品開發部總監肖志光提出:“我們看到了其中很多用戶痛點,之前的泊車系統經常識別不到車位,且操作不便捷,那這些地方我們可以去攻關,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

因此,除了落地基礎的ADAS功能外, 小鵬選定智能泊車作為其自動駕駛進化之路的“制勝法寶”。

小鵬是國內最早 將視覺感知能力融入自動泊車 的車企,車輛可以通過攝像頭識別周圍的車位線等,與雷達系統的感知能力進行融合完成泊車,這使得小鵬可以實現垂直、水平、斜方位、無劃線等所有泊車場景下的自動泊車和遙控泊車能力。

這項能力到目前仍然是領先于蔚來和理想的。

然而由于Mobileye比較封閉的特性,最重要的感知算法基本為“黑盒”,導致車企對于算法的開發自由度很低,也很難觸及到用戶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對于小鵬這種很早就計劃要做全棧自研的車企,顯然是無法滿足其訴求的。

因此小鵬 決定改用英偉達的Xavier芯片作為計算平臺 ,Xavier是英偉達2020年量產的首款高等級自動駕駛芯片,算力30Tops,遠高于EyeQ4的2.5Tops,最關鍵的是英偉達的芯片是開放式的,車企在其提供的開發環境內較高的自主開發性并可以獲得底層的感知數據。

擺脫了“黑盒”的束縛 ,小鵬開始施展拳腳,正式開啟“全棧自研”之路。(注:這里說的“全棧自研”是指以此為方向,并不代表已完全落地,事實上,目前能做到全棧自研的公司只有特斯拉,國內車企可以實現部分自研)

2021年1月小鵬推出P7車型,搭載Xavier芯片,并新增3個前視攝像頭、4個側視攝像頭、1個后視攝像頭, 構建了360度全方位環繞感知能力 ,而蔚來和理想事實上直到今年才完成此項能力構建。

小鵬在P7車型中配備升級后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Xpilot3.0,支持NGP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即在高速場景下可以實現高精地圖覆蓋范圍內的點到點自動駕駛, 由此小鵬已實現“泊車+高速”雙場景覆蓋 。

同年6月小鵬對其主打的自動泊車能力進行了大幅提升, 通過OTA推送了“VPA記憶泊車”功能 ,被官方稱為是“首個量產且不依賴于停車場改造的最后一公里泊車功能”。

所謂VPA記憶泊車,是指系統可以自動記憶車主常用的停車路線,在不需要駕駛員干預的情況下,將車輛從設定路線的起點自動開往設定路線的終點, 是L3級自動駕駛功能 。

小鵬的VPA以視覺感知輸入為主,通過視覺神經 *** 處理算法構建停車場的“語義地圖”,包含停車場內的車道線、柱子等各種核心元素,將實時感知到的元素與記憶中的元素進行“匹配”,進而不斷調整行車路線以接近記憶路線,直至完成泊入車位。

在擁有泊車和高速兩大場景的高階自動駕駛能力后, 小鵬繼續發力城區場景 ,引入激光雷達傳感器,與攝像頭視覺感知融合,打造更具安全冗余的感知能力,釋放城區場景NGP輔助駕駛能力,落地于小鵬P5車型。

至此, 小鵬自動駕駛能力已初步覆蓋泊車、高速、城區三大核心場景。

小鵬的快速迭代之路仍在繼續,今年2月,小鵬通過OTA進一步升級記憶泊車功能,新增跨樓層記憶泊車、記憶路線可分享、泊車過程中可沿途搜尋并泊入空閑車位等能力。

小鵬也因此 基本實現了“自動泊車”向“自主泊車”的進化。

為了更進一步打通各場景下的自動駕駛能力,小鵬將再次升級計算平臺, 將Xavier芯片替換為英偉達最新的OrinX芯片 ,單顆芯片算力達到254TOPS,打造出Xpilot4.0,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場景、點到點的導航自動駕駛 ,首次搭載最新軟硬件系統的是小鵬最新款車型G9,將于今年6月正式發布。

整體來看,小鵬以智能泊車作為持續深耕的功能,這個選擇是有效的,一方面國內泊車費時費力,是用戶開車的痛點問題之一,另一方面停車場屬于超低速場景,在自動駕駛能力還不夠完善時相對風險較低, 小鵬在泊車域成功實現卡位 。

同時, 小鵬從一開始便提出要逐步全棧自研的思路,并以高頻次快速迭代,是最早實現高速、泊車、城區全場景自動駕駛能力覆蓋的車企。

小鵬的自動駕駛能力在國產造車新勢力中目前是處于領先身位的,隨著蔚來、理想的奮力追趕,如何持續保持領先優勢是小鵬需要研究的課題。

02 蔚來

硬件能力高舉高打,率先落地高速領航

蔚來是國產造車新勢力的先行者 ,2017年12月便首次發布了 之一代自動駕駛系統NIO Pilot ,搭載于蔚來首款車型ES8,包括后來的ES6和EC6均使用這套輔助駕駛系統。

NIO Pilot的計算平臺同樣選用的Mobileye的Eye Q4,初代感知系統采用3個前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及12個超聲波雷達在內共計22個傳感器組成,這個配置是要高于小鵬和理想的初代感知硬件。

2019年6月蔚來通過OTA推送了 NIO Pilot的之一次重大升級 ,新增了包含高速自動輔助駕駛、擁堵自動輔助駕駛、轉向燈控制變道、道路交通標識識別、車道保持功能、前側來車預警和自動泊車輔助系統在內的7項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這次升級的幾項功能仍是L2級以下的低階自動駕駛水平,包括其中的高速自動輔助駕駛,僅是在實現自適應巡航(ACC)的車速控制和車距保持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車道保持的轉向輔助功能。

蔚來真正實現較高水平的自動駕駛能力,是在2020年10月融入高精地圖后, 釋放的高速場景下點對點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這個時間點要早于小鵬和理想,是 國內首家實現NOA高速領航落地的公司 。

對于蔚來自動駕駛能力的進化之路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標志著蔚來開始邁向L3時代 ,與小鵬選擇泊車場景作為切入點不同,蔚來率先選擇切入的場景是高速。

隨后蔚來 升級視覺融合全自動泊車功能 ,不過僅支持水平和垂直兩類常見車位自動停靠,對于斜方位或者無劃線的車位無能為力,屬于L2級別,整體性能距離小鵬有較大差距。

第二代自動駕駛平臺NT2.0的問世,是蔚來另一個重要節點。

2021年1月,在蔚來NIO DAY上,李斌發布了NT2.0以及基于此平臺打造的 NAD自動駕駛系統 ,NAD的全稱是NIO Autonomous Driving,從Assisted Driving(輔助駕駛)到Autonomus Driving(自動駕駛),表明了李斌對這套系統的定位。

李斌曾提到,以NT1.0搭載的硬件架構,其傳感器和運算能力無法實現 L4 級自動駕駛,也不會宣布可以做到L3,他認為NT2.0作為蔚來研發的新一代技術平臺,會是行業內更先進的量產自動駕駛技術。

NT2.0和NAD的落地標志著蔚來吹響加速向無人駕駛進軍的沖鋒號角 ,配備此系統的最新款車型ET7已于今年3月落地交付。

NAD系統在硬件層面延續了蔚來“高舉高打”的特點 ,計算平臺由Mobileye升級為更為開放的英偉達,共計搭載4顆英偉達Orin芯片,包括兩顆主芯片、一顆備份芯片和一顆群體智能與個性訓練專用芯片,整體構成蔚來超算平臺NIO Adam,算力高達1016TOPS。

在感知層面, 蔚來打造Aquila超感系統 ,NAD在NIO Pilot基礎上拿掉一個前視攝像頭,但新增兩個瞭望塔式側前視、兩個側后視和一個后視,并且攝像頭由180萬像素升級為800萬高清攝像頭,構建360度全視角高清感知能力,同時新增一個激光雷達,作為視覺感知的冗余,整體稱得上豪華。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 蔚來在NAD中還額外增加了C-V2X感知模塊 ,是國內之一個在新車搭載V2X的車企,V2X即車聯網,用以實現人、車、路和云平臺之間的連接與通訊,表明蔚來在發力單車智能同時,已經開始布局車路協同。

可以看到, 蔚來實現自動駕駛進化的一貫思路就是“硬件先行” ,無論是NT1.0,還是NT2.0,都配備了高冗余的硬件系統,基于高規格硬件系統,通過正向獨立開發不斷更新軟件能力。

不過,高級別硬件能力固然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動駕駛系統游刃有余地處理各類復雜任務,然而單靠硬件堆棧難以從根本上真正提升自動駕駛的能力, 再好的“裝備”如果不是給到一個“技能”足夠強大的角色,可能也難以“打贏 游戲 ” 。

NAD相比NIO Pilot不僅需要完成從高速到泊車、城市的全場景跨越,還需要完成從僅前視感知到360度環繞+激光雷達融合感知的跨越,且由于前期一直采用Mobileye封閉芯片,底層的數據積累不夠充分,這些對于蔚來都是需要面對的挑戰。

如何提升算力和數據的利用效率, 強化自動駕駛的“軟實力” ,是蔚來需要加足馬力提升的,好在蔚來具有厚實的研發基礎,近日原小鵬自動駕駛產品總監黃鑫的加入,或許可以一窺蔚來要做出改變的決心。

03 理想

后起之秀先發制人,自研發力主動安全

相比小鵬和蔚來,理想的自動駕駛之路看起來是起步更晚的,李想曾自嘲說道是由于自己創業初期融資能力差導致沒有充足的資金開展智能駕駛技術研究,這個局面在2020年理想 汽車 IPO之后才發生根本性轉折。

但或許,理想的自動駕駛之路早就開始了。

2019年4月理想落地首款量產車理想One,同樣是搭載擁有成熟ADAS方案的Mobileye EyeQ4芯片,配備1個前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具有車速、車道控制等L2級以下自動駕駛功能,整體比較基礎。

但理想有一個特點, 從一開始就標配輔助駕駛功能 ,是因為理想希望通過用戶使用持續收集駕駛場景的數據,理想擁有乙級地圖測繪資質,是造車新勢力中之一家擁有合法收集數據資格的企業。

也就是說, 理想ONE一直在使用“影子模式”獲取數據 。

數據對自動駕駛至關重要,自動駕駛底層是一種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的技術,數據是算法建模與軟件落地的基礎,大量的數據采集是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前提。

可以說理想從采集數據開始就已經啟動了自動駕駛之路,因此我對理想自動駕駛的定位是“后起之秀,先發制人”。

在擁有充分的數據和研發資金后,理想便拋棄了相對封閉的Mobileye芯片, 轉向與支持車企自主開發感知、控制算法的地平線J3合作 ,開啟自研之路。

2021款理想ONE便是落地的車型,相比2020款,升級了前視攝像頭的性能參數,新增4個毫米波雷達,并首次融入高精地圖。

自研方向除了必備的NOA導航輔助駕駛之外,理想還 選定了AEB作為自研的重點功能 ,AEB全稱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即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是一種 汽車 “主動安全”技術 。

在傳統 汽車 領域,AEB已經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功能,主要依靠雷達進行障礙物識別,通過測量距離碰撞發生的時間來判斷是否選擇自動制動,由于 汽車 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剎車也是有危險的,因此AEB要求性能非常穩定,既不能不剎車,也不能亂剎車。

那為什么理想要選擇這樣一個在自動駕駛系統里并不起眼且開發難度極高的功能作為自研突破點呢?

不考慮商業競爭的因素,或許源于李想對產品力的極致追求,安全性是衡量自動駕駛能力一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AEB雖不起眼,但卻是ADAS里 唯一一個在行車場景下隨時待命的功能 ,對于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AEB方案由于僅依靠毫米波雷達做探測,缺乏對物體的識別,容易出現誤報的情況, 理想在自研過程中將視覺能力融合進來,采用“視覺+毫米波雷達”融合感知的AEB方案, 并利用積累的巨量真實駕駛數據進行算法訓練,實現AEB功能的快速迭代和落地。

理想是全球第二個落地視覺融合方案AEB的車企,之一個是特斯拉。

2021年12月,理想正式交付自研完整版的AEB和覆蓋高速場景的NOA功能,也 標志著理想在自動駕駛方向與小鵬和蔚來正式站在同一個賽道 。

進化之路仍在繼續,2022年3月,理想發布新一款車型理想L9,硬件能力全面升級,感知層面采用高性能攝像頭作為主要感知來源,配備6顆800萬像素和5顆200萬像素攝像頭,實現360度全方位感知,同時配備激光雷達作為感知冗余,計算平臺也同樣采用算力更強大的英偉達Orin方案,搭載兩顆OrinX芯片,總算力達到508Tops。

同時 理想推出自動駕駛系統AD Max ,采用全棧自研的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軟件,基于這一代系統,理想將逐步覆蓋高速、泊車、城區的全場景導航自動駕駛能力。

理想作為后來者,以主動安全為主要發力點切入自動駕駛初見成效 ,不過AEB畢竟是個低頻功能,而且用戶其實并不希望有需要用到AEB的場景,自動駕駛要想真正給用戶體驗帶來“質”的變化,在行車域和泊車域的功能是重頭戲,理想需要加速這些方面的能力落地。

面對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理想仍然道阻且長。

04 有什么共性?

三家新勢力在各自制定的路線上實現自動駕駛的快速進化,雖然路線有所差異,但大的方向還是存在一些共性:

數據驅動的底層思想

數據對自動駕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算法為數據服務,算力為算法服務 ,數據是自動駕駛能力的“源泉”。

小鵬 汽車 董事長何小鵬說:“我們致力于全棧自研,堅持數據驅動并不斷創新,這是小鵬 汽車 業務的基石?!?

理想 汽車 CTO王凱說:“車企想做到頭部,一定要做數據驅動的 科技 企業?!?

蔚來聯合創始人秦力洪說:“原生數字化企業不是個時髦,是個必須?!?

從這些變態可以看出三家企業均 將“數據驅動”作為打造自動駕駛和智能 汽車 的一個基本底層思想 。

數據驅動的關鍵是要構建數據閉環,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標注、數據訓練、數據仿真等模塊在內,共同形成由數據驅動開發和功能迭代的閉環系統,小鵬、蔚來和理想均在此發力。

未來自動駕駛的產品競爭,高效的數據閉環將成為有力的武器。

冗余配置的工程思維

人體作為一個復雜系統,冗余配置是很常見的一種形態,例如雙肺和雙腎,其中一個壞掉后不影響人體的正常運轉。

冗余配置,是指重復配置系統的某些部件,當系統發生故障時,冗余部件介入并承擔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減少系統的故障時間。

對于自動駕駛的工程落地,蔚小理也運用了冗余配置的工程思維,在相關鏈路中的感知、計算、執行系統等環節都做了充分的冗余配置。

感知層面,小鵬、蔚來和理想均同時搭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多類型傳感器,并將同時配備激光雷達,不同傳感器的能力各有優勢且有重疊部分,構造出“具有冗余感知能力”的自動駕駛感知系統。

算力層面,蔚來配備四顆芯片,一顆作為冗余備份,小鵬和理想配備雙芯片互為冗余,三家的自動駕駛算力均達到500Tops以上,蔚來更是達到1000Tops+,強大的算力應用于目前的自動駕駛能力有充分的冗余空間。

執行層面,針對轉向控制系統、駐車制動系統、動力輸出系統蔚小理也都做了相應的冗余設計,確保自動駕駛控制信號正常執行。

安全是自動駕駛之一要義,冗余為安全護航。

應用場景層面的漸進式

實現全無人駕駛的路線有漸進式和跨越式兩種,一般意義上的漸進式是指自動駕駛能力上從L1-L5逐步實現。

還有一種視角是在應用場景層面的漸進,也就是說,先在部分場景落地相對高階的自動駕駛,然后不斷擴大應用場景,最終實現全場景的高階自動駕駛。

小鵬優先在泊車場景落地L3級的記憶泊車,隨后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場景落地L3級點到點導航輔助駕駛,主城區場景點到點導航輔助駕駛正在測試中,預計今年中旬會正式落地。

蔚來和理想目前已落地高速場景導航自動駕駛,并且都宣布會在最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中逐步落地全場景導航輔助駕駛功能。

從泊車、高速、城市快速路、主城區,到更廣泛的場景實現多域融通, 自動駕駛將逐步滲透,量變終會引發質變 。

軟硬件全棧自研的趨勢

從Mobileye到英偉達,車企選擇合作的芯片由封閉走向開放,核心原因是車企希望在數據和算法層面掌握更多自 *** ,隨著硬件能力逐漸趨同,智能化的競爭最終是軟件及軟硬耦合能力的競爭, 車企掌握數據和算法的自 *** ,更有利于實現快速迭代,打造差異化功能體驗和產品服務 。

目前蔚來、小鵬和理想均已先后啟動軟件和算法的全棧自研之路,同時對于自動駕駛核心硬件的自研也正摩拳擦掌。

早在2020年,蔚來便傳出要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芯片的消息,后來因為遭遇財務危機,芯片自研的計劃暫時被擱置,2021年據36氪報道,小鵬 汽車 也已開始涉足核心芯片的自研,而理想因為近期才宣布軟件自研,硬件自研還需時日,理想對外的說法中也沒有否認過要自研芯片的可能性。

要更大限度發揮自研技術的價值, 軟硬件一體化自研或許是必由之路 ,國外的特斯拉便是這方面的先驅。

05 寫在最后

自動駕駛的賽道日漸擁擠,越來越多的玩家意識到自動駕駛 的重要性,蔚小理由于介入更早,在認知、技術、數據、經驗等多個維度都已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和技術壁壘。

從全球來看,造車新勢力的自動駕駛能力,國外特斯拉一枝獨秀,處于霸主地位,國內以蔚小理處于之一梯隊,能力各具千秋,逐步形成階段性的“一超多強”競爭格局。

然而,自動駕駛的競爭并不會停止,在蔚小理相互之間持續競爭之外,隨著后續蘋果、小米、集度等新玩家的加入,以及傳統車企對自動駕駛能力的追趕,競爭會愈演愈烈。

競爭會加速進化,在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的推進下,期待 全自動駕駛時代可以提前到來。

來源于公眾號:禾隱記(hejunnote)

一周科創要聞(2021年7月26日-8月1日)

【1】政治局會議:支持新能源 汽車 加快發展

7月30日, *** 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支持新能源 汽車 加快發展,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要強化 科技 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點評: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銷雙雙超過120萬輛,創 歷史 新高;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 汽車 保有量達603萬輛,占 汽車 總量的2.06%;而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車 新注冊登記量占 汽車 新注冊登記量的7.80%。盡管新能源 汽車 補貼持續退坡,但新能源 汽車 在新車銷售中的占比仍越來越高,甚至成為政治局會議中的一個議題,這是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的結果,同時也鞭策 汽車 行業能有更多 科技 創新,持續進化,更好地解決新能源 汽車 的里程焦慮、安全等問題。

【2】國常會: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管理自 ***

7月28日,國務院總理 *** 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管理自 *** 。會議確定了簡化預算編制、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加快項目經費撥付進度、創新財政科研經費支持方式等多項具體措施。

*** 在會上表示,“必須下大決心,順應科研人員的普遍呼聲,大力破除不符合科研規律的經費管理規定。一定要把科研人員事務性的負擔切實減輕。政策要為科學家服務,而不是設置障礙?!?/p>

點評:如無意外,本次對科研經費“放權”,接下來會是一個每年近萬億級別的數字!財政部數據顯示,2012-2021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中,科學技術支出從4452.63億元增長到9321億元,十年共計7.07萬億元。

這次國常會對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的管理通過“放管服”改革的方式給科研經費“松綁”,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賦予科研團隊或項目組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使用權;從另一方面來看,“松綁”不是“放松”,其目的是讓科研人員能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科學研究,產生更多更大的成果,科研人員也要把精力真正放在科研上,才能真正實現一個良性循環的科研環境。

7月28日,更高法發布《更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列舉了八類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情形,法院應當認定屬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包括:在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 體育 場館、 娛樂 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臉驗證、辨識或者分析;未公開處理人臉信息的規則或者未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范圍;違反信息處理者明示或者雙方約定的處理人臉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等;未采取應有的技術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人臉信息安全,致使人臉信息泄露、篡改、丟失;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向他人提供人臉信息等。

點評:大數據、人臉識別、AI等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民法典施行以來,截至2021年6月30日,各級人民法院正式以個人信息保護糾紛案由立案的一審案件192件,審結103件,技術帶來便捷的背后,卻是無數用戶信息被泄露的巨大bug,人臉識別的“合規化”應用,就應該放到更高法的規定中來!

【4】工信部:啟動互聯網專項整治

7月26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啟動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的公告,宣布啟動為期半年的專項整治行動。專項整治行動聚焦擾亂市場秩序、侵害用戶權益、威脅數據安全、違反資源和資質管理規定等四方面8類問題,涉及22個具體場景。

公告中重點提及惡意屏蔽網址鏈接和干擾其他企業產品或服務運行的行為;應用軟件啟動彈窗欺騙誤導用戶和強制提供個性化服務行為;企業在數據收集、傳輸、存儲及對外提供等環節,未按要求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術措施行為以及“黑寬帶”現象。

點評:互聯網行業苦“惡意行為”久矣!此次專項整治行動是對前期APP整治行動的進一步強化,只有真正形成開放互通、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才能幫助行業規范 健康 發展,更具建設性地創造創新!

【5】發改委:推廣47條深圳創新經驗

7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廣借鑒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的通知》,在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已復制推廣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形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共5方面47條,主要包括建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 科技 金融 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立健全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構建以規則機制銜接為重點的制度型開放新格局、創新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創新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學習借鑒。

點評:深圳作為 社會 主義先行示范區,也是中國的科創高地,今天深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發展。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深圳在 科技 創新體制機制上不斷完善,在市場環境、制度體系、法制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值得總結和學習。

【6】重慶:打造內陸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

7月29日,重慶市 *** 舉行重慶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新聞發布會,就《重慶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進行了解讀,服務業開放試點主要聚焦 科技 服務、商業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 健康 醫療服務、電力服務、電信服務等7大重點行業領域。

據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智奎介紹,上述方案圍繞推動建設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進制造業中心等方面,量身定制賦予重慶36項特色試點任務,其中一些是首次在渝實施、首次在中西部甚至全國突破的創新政策。

點評:2015年北京成為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2021年4月,國務院正式同意天津、上海、海南、重慶四個城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基于不同的試點城市的地理位置、產業特色等,天津服務業試點還提出了會展服務、批發零售兩大重點行業領域,海南的7大重點行業領域中包括了文化 體育 和 娛樂 領域;上海是在重點平臺和重點園區示范發展、優化服務業開放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服務業開放發展的政策和要素保障等4個重點領域提出了11條開放舉措。

擴大服務業開放,重慶是唯一在中西部地區開展綜合試點的城市,這不僅是重慶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契機,持續培育新的發展動能,也是為中部地區在服務業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經驗。

【7】沈陽:科研活動全面實行“兩審一承諾”

7月29日,沈陽市在科研活動中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審核、 科技 倫理審查和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度。按照規定,凡由沈陽市 科技 局立項或推薦的 科技 項目和 科技 獎勵,認定或備案的 科技 平臺與創新載體、 科技 評審專家等,在項目申報時均將實施“兩審一承諾”。

點評:科研誠信是 科技 創新的基石。早在2018年, ***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旨在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規范科研誠信管理,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在科研誠信建設的工作機制、制度規范、教育引導、監督懲戒等方面進行細化和完善。

比如,陜西省 科技 廳就提出要完善 科技 系統黑紅名單管理制度、建立科研誠信互聯共享機制,從技術和制度兩方面完善科研誠信體系。四川省內江市則從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制度、強化科研誠信宣傳教育和加強科研誠信分類監管三方面入手,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梢悦鞔_的是,在完善的科研誠信體系中, 科技 創新才能夠越行越遠。

【8】深圳:建成全球更大 汽車 充電站

7月底,深圳民樂的士充電站改造完成,共建設有624個充電樁,成為目前全球更大的 汽車 充電站,日均充電車次突破4000車次,日均充電量達到240000度。

該站由民樂P+R 社會 停車場改建而成,駐站企業包括南方電網、比亞迪、普天力能等三家。南網電動公司的“南動順發驛站”設有餐飲、休閑、購物等服務,“比亞迪充電有道民樂P+R驛站”設置了多功能會議中心、無人售賣、休閑等定制化服務,集充電、休息、餐飲、辦公、維修等功能于一體。

點評:作為中國首個公交出租車全面電動化的城市,深圳在新能源配套設施建設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民樂的士充電站改造成為一個綜合充電站,既是針對出租車司機群體的實際困難提供解決方案和服務,同時也為新能源 汽車 充電站建設的商業化路徑 探索 更多的可能。

【9】中科大實現高精度非視域成像

7月28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刊發論文《皮秒分辨率的非視域成像》(Non-Line-of-Sight Imaging with Picosecond Temporal Resolution),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合作,利用頻率上轉換單光子探測技術,實驗實現了毫米級非視域三維成像,是目前非視域成像的更高精度,為該技術的實用化發展開辟了新道路。

傳統成像技術都是對視域內的物體進行觀測,非視域成像技術(Non-line-of-sight imaging)利用單光子探測技術記錄單個光子的飛行時間信息,結合相關計算成像算法,可以實現對相機視場范圍外的目標成像,實現“隔墻觀物”“視線拐彎”,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成像能力。

點評:非視域成像可以實現“隔墻觀物”“拐角監控”,在目標探測、醫療檢測、智能駕駛、軍事偵察、反恐防暴、緊急救援、智能駕駛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2020年3月該團隊在國際上實驗實現了1.43公里的遠距離非視域成像,首次將成像距離從米級提高到公里級??蒲袌F隊在非視域成像領域的不斷 探索 ,將推進整個領域在實際環境中的應用。

【10】地平線發布第三款車規級AI芯片,開源開放實時車載操作系統

7月29日,AI芯片公司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發布其第三款車規級AI芯片征程5,單顆芯片AI算力更高可達128 TOPS,支持16路攝像頭;采用BPU貝葉斯架構打造,其計算性能可達到1283FPS(每秒傳輸幀數),但功耗卻能低至30W,延遲僅有60ms;并通過全球公認的 汽車 功能安全標準ISO 26262 ASIL-B 功能安全產品認證,可為ADAS應用提供安全保護方案。

包括上汽、長城、江淮、理想、長安、比亞迪、哪吒、東風嵐圖在內,與其有合作意向的八家車企,均有企業高層出席發布會。

同時,地平線發布實時車載操作系統TogetherOS ,已與AutoCore、斑馬智行、長安 汽車 、長城 汽車 、江汽集團、上汽集團、雄獅 科技 達成生態合作伙伴關系,開源開放,共建車載OS的開放生態系統。

點評: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線,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實現 汽車 智能芯片前裝量產的企業,其首款車規級AI芯片地平線在2020年3月實現前裝量產,實現了中國車規級AI芯片量產零的突破,迄今芯片出貨量已突破40萬片。相比英偉達、Mobileye在智能駕駛芯片領域的積累,地平線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從他們近年的產品和動作看,他們有著足夠的勇氣和實力,依托中國整車企業和市場,為智能駕駛行業的進化注入更大的推力。

【11】寧德時代發布之一代鈉離子電池

7月29日,寧德時代舉行線上發布會,發布之一代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與鋰電池相似,主要通過鈉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嵌入、脫出實現電荷轉移。之一代鈉離子電池芯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 C低溫環境中,也擁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熱穩定性遠超國家強標的安全要求,可應用于高寒地區的電動化場景。

寧德時代之一代鈉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與鋰離子的生產設備完美兼容,輔助產線隨時切換;在系統創新方面,開發了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按比例混搭的解決方案,發揮高功率、低溫性能好的優勢。目前,寧德時代已啟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布局,2023年將形成基本產業鏈。

點評: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產業已進入到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發展階段,愈發細分的市場對電池提出了差異化的需求,世界范圍內對于電池基礎材料的研發速度正在加快,這為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打開了雙向窗口。相比鋰離子,鈉離子存在體積較大的問題,在材料結構穩定性和動力學性能方面要求更嚴苛,這使得鈉離子電池遲遲難以商用。

寧德時代多年來深耕鈉離子化學體系材料的研發,而此次鈉離子電池的發布是產研結合的產物,為產業提供了示范性的發展模式;同時,寧德時代的多元化技術路線,也有利于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12】中國火箭首次采用新一體化地面測發系統

7月29日,中國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將天繪一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開展科學試驗研究、國土資源普查、地圖測繪等任務。本次發射首次采用新一體化地面測發系統,該系統能夠滿足長征二號丁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多種箭上技術狀態的測試發射需求,具有小型化、自動化和無人值守等特點,有效地簡化了地面測發系統的配置,結合不斷優化的測發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點評:中國火箭發射越來越頻繁,僅2021年7月就已經發射了6次火箭。新一體化地面測發系統是火箭密集發射的“基石”,不僅僅解決了傳統設備分散的問題,還兼顧到了不同型號火箭的自動化和成功率,是航天基礎設施里程碑式的技術突破。

【13】理想 汽車 赴港上市

7月26日,香港交易所披露了理想 汽車 通過聆訊后的招股書,理想 汽車 即將實現二次上市,此前該公司于2020年7月3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理想 汽車 的首款及目前唯一一款商業化的增程型電動 汽車 車型——理想ONE,是一款六座中大型豪華電動SUV。本次赴港IPO招股書顯示,至2021年6月30日,理想 汽車 在中國主要城市擁有97家零售門店,累計交付63751輛理想ONE;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之一季度,理想 汽車 的營收分別為 0、2.84億、94.57億和35.75億元人民幣,同期凈虧損分別為15.32億、24.39億、1.52億和 3.60億元人民幣。

點評:繼小鵬 汽車 之后,理想是第二家登陸港股的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 汽車 也正在奔赴港股路上。自身造血能力不夠,需要尋求更多的融資,仍是造車新勢力們在競爭中活下來的重要任務。理想 汽車 目前的車型有限、盈利來源單一,高投入的情況還在持續,壓力更甚。好在消費者對新能源 汽車 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愿資本市場對新能源 汽車 未來的想象空間,能為新勢力們贏得眼前的生存發展的時間。

【14】2021年7月科創板上市企業

【15】美國FDA首次批準“腦機接口”裝置進入臨床試驗

7月28日,美國腦機接口(BCI)企業Synchron表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其植入式腦機接口產品Stentrode的臨床研究性器械豁免(Investigational Device Exemption ,IDE)申請。

Stentrode產品是為因各種情況而癱瘓的患者設計的,其基礎技術是運動神經假體(MNP),通過神經介入技術從頸靜脈植入。Stentrode設備通過頸部底部血管進入大腦,通過思考來無線控制外部設備。

這項研究的前兩名患者的相關數據,已于2020年10月發表在《神經內科雜志》(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上,研究結果顯示每個患者都能夠通過直接思考來控制他們的設備進行打字。

點評:“人啊,認識你自己!”腦科學恐怕是迄今為止最復雜、最難懂又最讓人著迷的學科。腦機接口技術,近年也是資本追逐的熱點,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剛剛在7月底獲得2.05億美元的C輪融資,為腦機接口行業史上更高。

Synchron獲得FDA批文,邁出從實驗室到臨床試驗的重要一步,是患者的福音,是腦機接口技術的里程碑,更是神經科學、信號檢測、信號處理、模式識別等多學科交叉路口開出的花朵。

【16】中國科協發布2021年度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

7月2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10個對工程技術創新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技術難題,并首次發布了10個對產業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的產業技術問題。

30個重大問題難題,是在征集到的89家學會、學會聯合體和其他單位推薦的472個問題難題中,由2萬余名一線 科技 工作者和戰略科學家參與推薦和研判得出。

點評:“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這是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的名言。在科研中,提問實際扮演著研究發起者的重要角色,上述30個問題,不僅為科創指明方向,更在提問的過程中識別關鍵核心技術,值得科研工作者、行業研究者、投資者細細考量。

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

1月汽車出行大事件:汽車行業馳援抗疫;特斯拉市值首破千億美金

[?億歐導讀?]?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馳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特斯拉國產Model?3交付;吉利與奔馳合資成立 *** art公司;京東獲導航電子地圖甲級繪制資質

作者丨錢漪

編輯丨郝秋慧

為方便大家了解、回顧1月汽車出行產業發生的大事件,億歐汽車按照傳統車企、新造車企和科技企業等不同類別,對當月大事進行了整理。

2020年1月,各大車企紛紛交出2019年期末成績單。奔馳全球銷量達245.6萬輛,連續9年刷新紀錄;福特2019年在華銷量跌26.1%,僅56.79萬輛;沃爾沃汽車2019年在華銷量超70萬輛,同比增長9.8%。另外,自主品牌銷量呈總體下滑態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自1月中旬蔓延,形勢日益嚴峻,眾多企業表達了共度時艱的態度,并用實際行動貢獻力量。二十余家中國傳統車企、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多家造車新勢力、零部件企業、汽車經銷商、汽車養護品牌、核心材料企業等汽車行業上下游都伸出援手,或捐錢捐物,或出力支援抗疫前線。

受疫情影響,億歐汽車預計一季度車市大概率將出現兩位數的跌幅,對于一些新造車企而言,疾病蔓延導致的融資窗口的延后對其也是雪上加霜。疫情的突然爆發讓經歷2019年寒冬的中國車市,2020開年或許再受重創。

1月份最受關注的新造車企莫過于特斯拉,1月3日,特斯拉發布消息稱,中國制造Model?3基礎車價從35.58萬元下調至32.38萬元,補貼后售價為29.905萬元;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首次向社會車主交付國產Model?3,并啟動第二款國產車型Model?Y。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測試上同樣布局迅速,1月16日,特斯拉官方微博發文稱,特斯拉已經有超過60萬輛配備“完全自動駕駛芯片”的車輛,車輛每天為特斯拉自動駕駛神經 *** 創造2千萬英里的行駛數據。

美國當地時間1月22日,特斯拉股價漲超555美元,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美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首家市值破千億的車企。

科技出行領域,幾家歡喜幾家憂愁。京東獲導航電子地圖甲級繪制資質;嘀嗒出行正尋求至多3億美元融資,并考慮進行首次公開招股IPO;滴滴成立新公司,經營范圍含二手車經紀等;上海市消保委公開約談“美團打車”,出租車感謝費”模塊被迫下線。

CES?2020(國際消費電子展)于當地時間2020年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各大科技企業爭相秀“肌肉”,如騰訊與偉世通、廣汽合作量產智能座艙SmartCore亮相。

多家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與科技企業宣布牽手,深化自動駕駛及智能網聯方面的進一步合作。

如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toX宣布與FCA菲亞特克萊斯勒達成合作,雙方攜手推出無人車PacificaX(捷龍星),共同布局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這一領域;英特爾旗下子公司Mobileye正式宣布與上汽集團和韓國大邱廣域市達成合作,上汽集團將采用Mobileye的路網資產管理技術(REM),以推進L2+級別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在中國的部署等。

傳統車企

北汽集團發布2019年度經營業績,產銷同比下跌5.91%

1月6日,北汽集團發布了2019年度經營業績。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北汽集團實現產銷226萬輛,同比下跌5.91%,位居全國第四位。此外,北汽集團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為5012.3億元,同比增長4.26%。

沃爾沃汽車2019年銷量突破70萬輛,同比增長9.8%

1月7日,據吉利控股集團官方微信消息,2019年,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再創新高,共售出705452輛,較去年同期增長9.8%。這是沃爾沃汽車成立93年以來首次突破70萬輛大關,連續第六年打破全球銷量紀錄。

吉利與奔馳合資成立 *** art公司:各持股50%,發展純電動智能汽車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宣布:經相關監管部門批準,雙方組建的 *** 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 *** art?Automobile?Co.,?Ltd.)正式成立,?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 *** art品牌轉型升級。合資公司注冊資金54億元人民幣,開發下一代高端電動 *** art車型,首批純電動汽車產品將自2022年起投放市場。

上汽集團對外公布2019年銷量成績,同比下滑11.5%。

1月8日,上汽集團對外公布2019年銷量成績。據其公布數據顯示,上汽集團2019年全年整車銷售623.8萬輛,同比下滑11.5%。相較國內頹勢,其海外成績喜人,銷售整車35萬輛,同比增長26%。新能源車銷量超過18萬輛,同比增長30%?。

在上半年財報中,基于對全年國內市場的預測,上汽集團將全年整車銷售目標調至到了650萬輛,相較于年初710萬銷量目標減少了8.5%。

奇瑞集團公布年銷量數據,已完成99.3%

1月8日,奇瑞集團公布年銷量成績單,2019年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74.5萬輛,同比微跌0.9%,完成年初75萬目標的99.3%。其中,自主品牌車型銷量同比增長6.9%,全新一代瑞虎8、艾瑞澤系列以及捷途系列銷量均突破10萬輛。

紅旗品牌2030年銷量目標100萬輛,紅旗H9全球首秀

1月8日,紅旗品牌在人民大會堂舉辦2020年中國一汽的首場品牌盛典活動。在發布會現場,中國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公布一汽紅旗品牌未來10年的銷量目標:2020年達到20萬輛銷量,2022年達到40萬輛銷量,2025年力爭60萬輛銷量,到2030年將爭取達到100萬輛年銷量。同時,在本次活動上,紅旗品牌也帶來了全新車型紅旗H9的全球首秀。

上汽集團與Mobileye就深化智能駕駛技術達成合作

1月8日,上汽集團對外宣布,近日上汽集團已經與英特爾子公司Mobileye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進一步拓展并深化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智能駕駛汽車在國內早日落地。

根據協議,具體的合作內容包括:雙方計劃攜手在中國推廣端到端路網資產管理解決方案(REM,Road?Experience?Management);上汽集團自主開發的全新一代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計劃搭載Mobileye最新的視覺芯片;雙方共同開展L3-L4級別的智能駕駛項目研究合作。

奔馳全球銷量達245.6萬輛,連續9年刷新紀錄

1月9日,梅賽德斯-奔馳發布官方消息稱,2019年,奔馳與 *** art品牌在全球合計銷量達245.6萬輛,同比微增0.7%,連續9年刷新年銷量記錄的同時,連續4年霸占全球豪華車銷量榜之一的寶座。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K?llenius)表示,在移動出行變革的大背景下,奔馳再次取得好成績,體現了客戶對奔馳的強烈需求,印證了奔馳品牌的價值,“通過對新科技、可盈利性銷量增長方面的投入,我們將為品牌在碳中和出行時代成為可持續豪華主義的先鋒、持續引領全球豪華汽車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福特2019年在華銷量跌26.1%,僅56.79萬輛

1月13日,福特汽車公司公布了2019年在華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福特汽車在華銷量為56.8萬輛,同比下降26.1%。其中,2019年福特汽車第四季度在華的銷量為14.6萬輛,同比下降14.7%。自2017年起福特汽車在華銷量連續三年下滑。

標致家族計劃增持PSA-FCA新造車集團的股份

1月13日,據路透社消息,在標致雪鐵龍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合并后,標致家族將持有新造車集團6.2%的股份,并計劃盡快增持股份。上月,標致雪鐵龍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就一項500億美元的并購達成了一項具有約束力的協議,該協議將在12至15個月內完成交易,締造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根據協議條款,標致家族只有從法國國有投資銀行Bpifrance?Participations和中國東風汽車(Dongfeng?Motors)手中收購股份,才能增持至多2.5%的股份。

起亞2025年前投29萬億韓元推11款純電動車

1月14日,韓國起亞汽車發布了中長期戰略目標“S計劃”(Plan?S),提出加速轉型升級,逐步建立在未來汽車行業的領導地位,包括在電氣化、移動出行服務,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等領域。按照計劃,起亞汽車將在2025年前投資29萬億韓元(約合1730萬元),推出11款純電動車,全球市場(除中國外)占有率實現達到6.6%,環保車銷量比重達到25%。起亞首款純電動車將于2021年推出。

上汽大眾與蘇寧控股正式進行戰略合作簽約

1月14日,上海上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與蘇寧控股集團正式進行戰略合作簽約。簽約儀式上,雙方擬定2020年開50家蘇寧汽車斯柯達零售店目標。雙方將在全場景、全客群、全數據、全媒介、全產業鏈層面開展協作。雙方聯合打造的首家蘇寧汽車斯柯達零售店“斯家空間”已在南京江寧萬達試營業。

豐田發布全新移動出行服務品牌Kinto

1月14日,豐田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移動出行服務品牌Kinto,以專注于汽車共享、訂閱服務和自動駕駛等服務,這一全新品牌將被引入歐洲。它是豐田利用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系統在內的新技術,Kinto?One作為一個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租賃系統,將車輛費用、任意保險、汽車稅、注冊各項費用以及車輛維修費整合為月度固定費用;Kinto?Flex將提供基于訂閱的租車服務,并提供“優質體驗”;Kinto?Share將在自助服務的基礎上使用混合動力汽車。

沃爾沃聯手聯通推進5G?V2X技術在中國的落地

1月15日,“重新定義5G時代車聯網基因———2020中國智能汽車高峰論壇”上,沃爾沃汽宣布與中國聯通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基于5G下一代移動 *** 技術,共同推動V2X車路協同技術在中國的發展。

大眾汽車因柴油車丑聞在加拿大面臨1.96億美元罰款

大眾集團發言人證實,1月22日,加拿大檢方提議對大眾集團(Volkswagen?Group)處以1.965億美元(合2.583億加元)的罰款,此前大眾集團對數十項違反柴油車排放的指控認罪。

豐田因“高田氣囊”再在全球召回36.1萬輛汽車

1月23日,據路透社報道,豐田汽車公司表示將在全球再召回36.1萬輛老款車型,這些汽車的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存在潛在缺陷。

沃爾沃押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1月28日,據彭博社消息,沃爾沃將加大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賭注,提升其在歐洲銷量的占比達25%。其CEO漢肯·塞繆爾森(Hakan?Samuelsson)此前宣布,到2025年,沃爾沃所有在售汽車中一半為純電動汽車,一半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雷諾任命德梅奧為新任CEO

1月29日,雷諾任命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Group)旗下西雅特(Seat)品牌的前負責人盧卡·德·梅奧(Luca?de?Meo)為新任首席執行官。德梅奧2009年加入大眾集團,先后負責大眾品牌和奧迪品牌的營銷與銷售工作。

新造車企

國產特斯拉降價,補貼后低于30萬元

1月3日,特斯拉發布消息稱,中國制造Model?3基礎車價從35.58萬元下調至32.38萬元,同時該車還將享受免征購置稅以及國家的補貼政策,補貼金額將達到2.475萬元,因此該車補貼后售價為29.905萬元,并且首付更低4.5萬起。

理想汽車在美申請IPO

1月3日,據路透社報道,理想汽車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旨在籌資至少5億美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

據知情人士透露,理想汽車的IPO計劃從去年夏天就已經開始,并且雇傭高盛銀行作為此次牽頭交易的主要機構。在2019年12月,理想汽車秘密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申請,并表示將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登陸股市。如果一切順利進行,理想汽車將會成為繼蔚來汽車之后,第二家實現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

特斯拉首次向社會車主交付國產Model?3,并啟動第二款國產車型Model?Y

1月7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Musk)首次向社會車主交付了在中國本地生產的Model?3,交付儀式在特斯拉位于中國上海的超級工廠舉行。特斯拉上海工廠制造總監宋鋼透露,在今年底國產特斯拉Model?3將實現全部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

同時,馬斯克還發布了下一輛國產車型?Model?Y的項目啟動。Model?Y車型于2019年3月在位于美國洛杉磯的特斯拉設計中心首次發布,預計將于未來數月內在特斯拉位于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廠進行投產。特斯拉宣布,位于上海臨港超級工廠二期項目正式啟動,這里將生產中國版model?Y。

廣汽蔚來正尋求15億規模融資,投前估值15億

據騰訊一線1月9日消息,廣汽蔚來正在進行新一輪15億元規模的融資,此輪融資主要用于研發、用戶運營品牌及渠道維護及營運等方面。廣汽蔚來此輪投前估值為15億元。

騰勢新能源汽車注冊資本新增7億

1月14日,據天眼查數據,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發生注冊資本新增,由原來的50.6億增至57.6億,增幅達13.83%。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乘用車、電動車等。該公司是由比亞迪與德國戴姆勒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雙方各持股50%。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Hubertus?Troska,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為董事之一。

華人電動車新勢力Lucid將生產首批80輛Air車型

1月14日,美國華人創辦的電動車公司Lucid表示,在4月份在美國紐約正式發布之前,該公司正在制造首款電動汽車“Air?”的最初80輛車。目前,Lucid公司已經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卡薩格蘭德建設電動車工廠,今年四季度工廠將正式啟動量產。

特斯拉:已經有超60萬輛特斯拉配備完全自動駕駛芯片

1月16日,特斯拉官方微博發文稱,特斯拉已配備完全自動駕駛芯片,該芯片擁有高達60億的晶體管,每秒可完成144萬億次的計算,能同時處理每秒2300幀的圖像。每輛特斯拉有兩個芯片加持,可以同時處理相同的數據。目前特斯拉已經有超過60萬輛配備“完全自動駕駛硬件”的車輛。

特斯拉市值首次破千億美元,創美國車企市值記錄

1月22日,特斯拉股價一度漲至555美元,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美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首家市值破千億的車企。

科技企業

滴滴成立新公司,經營范圍含二手車經紀、銷售等

天眼查數據顯示,1月6日,滴滴智通(廣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公司經營范圍包括 *** 安全信息咨詢、二手車經紀、二手車銷售、人工智能算法軟件的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等,法定代表人為唐霞。

該公司共有三位股東,分別為廣東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市德菲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滴滴商業服務有限公司。其中,廣東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是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滴滴商業服務有限公司為滴滴運營主體——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AutoX與FCA達成合作,共同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PacificaX

在CES?2020期間,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toX宣布與FCA菲亞特克萊斯勒達成合作,雙方攜手推出無人車PacificaX(捷龍星),共同布局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這一領域。AutoX將其稱之為“中國之一款可真正無人的RoboTaxi”。

據計劃,捷龍星將于今年在深圳、上海等地實現規?;斗?,成為AutoX試運營車隊的一部分。據了解,此前AutoX已在深圳市中心地段開展自動駕駛測試和試運營,并計劃在上海推出100輛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

Mobileye宣布與上汽達成合作,將在華提供路網資產管理技術

當地時間1月7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展上,英特爾旗下子公司Mobileye正式宣布與上汽集團和韓國大邱廣域市達成合作。根據合作內容,上海汽車集團將采用Mobileye的路網資產管理技術(REM),以推進L2+級別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在中國的部署。至此,上汽集團將成為采用Mobileye路網資產管理技術的之一家中國車企。

騰訊與偉世通、廣汽合作量產智能座艙SmartCore亮相CES

當地時間1月8日,由偉世通、騰訊和廣汽研究院三方合作打造量產座艙域控制器SmartCore在CES正式亮相。該產品是全球首款使用第三代高通驍龍汽車座艙平臺的座艙域控制器,并將在廣汽全新純電平臺首款車型Aion?LX上實現量產。

本次量產的SmartCore搭載了騰訊車聯TAI汽車智能系統的核心技術和能力,以語音交互為主要方式,可實現高效、情感化的人機互動和車輛控制。同時,SmartCore智能座艙注入了騰訊系豐富的內容娛樂及車主服務生態,并可結合出行場景特征和用戶興趣偏好,實現服務的主動推薦,為用戶帶來人性化的、極致的數字化體驗。

京東獲導航電子地圖甲級繪制資質

1月14日,國家自然資源部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顯示,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獲自然資源部頒發的“導航電子地圖 *** ”甲級測繪資質,這意味京東將被允許開展與自動駕駛、高精地圖采集相關的業務研發。2018年7月,京東宣布推出專注于機器人地圖和智能駕駛數據應用的京東地圖。

截止至2019年12月,國內僅有22家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單位或廠商。包括四維圖新、凱立德、立得空間等8家傳統圖商。

嘀嗒尋求3億美金融資,完成日訂單200萬后赴美上市

1月16日,據彭博社消息,嘀嗒出行正尋求至多3億美元融資,并考慮進行首次公開招股IPO。據接近嘀嗒的知情人士透露,去年8月嘀嗒已開始在尋求IPO前的最后一輪融資,資金需求是3億美金。當時按照10億美金投前估值算,上市地點在美國,不過目前其上市的具體時間還沒完全確定。知情人士還稱,完成這輪融資后,嘀嗒希望其上市時市值能達到30億美金,這筆融資主要是為了做大單量,2020年的目標是單量翻倍達到200萬單。

美團打車:“出租車感謝費”模塊已下線,將進一步評估方案

上海市消保委于1月20日就“出租車感謝費”問題公開約談“美團打車”。對此,美團打車表示,上線“出租車感謝費”的初衷是考慮到春節期間供需緊張,目前正在和有關部門就其中涉及的政策法規問題進行溝通,并已之一時間將該模塊下線,就方案進行進一步評估和研究。

滴滴出行暫停包括武漢在內的全國多地區部分業務運營

1月24日,滴滴出行發布消息稱,“應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求,將于2020年1月24日12時起,暫停武漢市內的網約車及網約出租車運營,恢復時間以指揮部通告為準?!?月27日,發布《滴滴出行暫停部分地區部分業務運營》的通知,滴滴方面稱,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滴滴出行暫停部分城市的部分業務,恢復時間以當地地方 *** 相關部門通告為準。

編輯:郝秋慧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