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之一章 總則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之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條例。[1]
第二章 國土空間規劃
第二條 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土地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應當堅持規劃先行。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已經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前,經依法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繼續執行。
第三條 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細化落實國家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
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包括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和規劃用地布局、結構、用途管制要求等內容,明確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規模、禁止開墾的范圍等要求,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用地布局,綜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合理確定并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第四條 土地調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土地權屬以及變化情況;
(二)土地利用現狀以及變化情況;
(三)土地條件。
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報國務院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地方土地調查成果,經本級人民 *** 審核,報上一級人民 *** 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方可自上而下逐級依次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
土地調查成果是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以及自然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的重要依據。
土地調查技術規程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五條 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土地等級評定標準。
縣級以上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土地等級評定標準,對土地等級進行評定。地方土地等級評定結果經本級人民 *** 審核,報上一級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土地等級每五年重新評定一次。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實行土地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與發展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共享機制,依法公開土地管理信息。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地籍數據庫。[1]
之一章 總則
之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條例。[1]
第二章 國土空間規劃
第二條 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土地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應當堅持規劃先行。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已經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前,經依法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繼續執行。
第三條 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細化落實國家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
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包括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和規劃用地布局、結構、用途管制要求等內容,明確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規模、禁止開墾的范圍等要求,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用地布局,綜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合理確定并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第四條 土地調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土地權屬以及變化情況;
(二)土地利用現狀以及變化情況;
(三)土地條件。
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報國務院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地方土地調查成果,經本級人民 *** 審核,報上一級人民 *** 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方可自上而下逐級依次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
土地調查成果是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以及自然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的重要依據。
土地調查技術規程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五條 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土地等級評定標準。
縣級以上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土地等級評定標準,對土地等級進行評定。地方土地等級評定結果經本級人民 *** 審核,報上一級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土地等級每五年重新評定一次。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實行土地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與發展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共享機制,依法公開土地管理信息。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地籍數據庫。[1]
關于土地的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3、《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4、《農村土地承包法》
5、《閑置土地處置辦法》
6、《土地儲備管理辦法》
7、《退耕還林條例》
8、《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9、《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
10、《自然保護區土地管理辦法》
11、《土地登記辦法》
12、《土地調查條例》
13、《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5、《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
17、《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18、《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19、《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規則》
20、《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條 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土地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應當堅持規劃先行。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已經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前,經依法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繼續執行。
規劃公示后的下一步驟
下一步就是 *** 按照控規確定的各地塊指標進行土地招拍掛,拍賣土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五條各級人民 *** 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六條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依據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
地方各級人民 *** 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建設用地總量不得超過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
第十七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下列原則編制:
(一)落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嚴格土地用途管制;
(二)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農用地;
(三)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四)統籌安排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用地,滿足鄉村產業和基礎設施用地合理需求,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五)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六)占用耕地與開發復墾耕地數量平衡、質量相當。
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可持續發展,科學有序統籌安排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質量和效率。
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已經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