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規劃的編制?
我國城市規劃編制的完整過程由兩個階段、六個層次組成,即總體規劃階段和詳細規劃階段;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含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中心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城市發展戰略是關注城市中整體和長遠發展影響的問題,進行重大、全局、決定性意義的規劃。
城市發展戰略: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作的全局性、長期性、決定全局的謀劃和規劃。
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關注內容:
1、從宏觀層面上把握城市發展的定性、定位、定向。
2、重點關注土地利用的空間結構、生態格局、交通系統
城市職能:
城市在區域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服務等活動中承擔的任務和作用,它隨著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城市性質:
性質是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主要職能,是城市在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方向。城市性質由城市主要職能所決定。
城市的規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準不盡一致。聯合國將2萬人作為定義城市的人口下限,10萬人作為劃定大城市的下限,100萬人作為劃定特大城市的下限。這種分類反映了部分國家的慣例。中國在城市統計中對城市規模的分類標準如下:按市區非農業人口,20萬人以下為小城市,20萬人~50萬人為中等城市,50萬~100萬人為大城市,100萬人以上為特大城市。
城市的發展目標:
在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中所擬定的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應達到的目的和指標。
城市規劃名詞解釋
城市總體規劃?[ chéng shì zǒng tǐ guī huà ]
城市一定年限內發展計劃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之一階段。主要內容是:確定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擬定規模和建設標準;合理安排工業、交通、商業、居住、教育單位、園林綠化、市政公用設施的用地;確定城市建設的主要項目和建設步驟;舊城區的改造規劃等。
擴展資料
發展原則包括以下幾點:
科學規劃
加強高新區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城市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主體功能區以及產業布局規劃的充分銜接,既要高起點、高標準制訂發展規劃,又要嚴格按照規劃建設發展。
聚集發展
推動高新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資源向高新區集中,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把握市場需求,推動同業集聚和產業協作,實現區內產業錯位發展,積極發展關聯性強,集約水平高的產業集群和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品牌。
創新發展
探索建立 *** 主導、業主開發、政企共建、項目先行的有效運行模式。支持高新區建立區域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孵化器,搭建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形成技術創新強勢聚集區。
可持續發展
充分發揮高新區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功能,切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效整合產業鏈,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扎實推進節能降耗。
參考資料:百度漢語——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原理常見名詞解釋以及簡答題。(急!)
1.城市性質:在中國城市的總體規劃中,根據城市的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因素確定它在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評價:在中國的城市規劃中,對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資金,以及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城市生態平衡的影響所做的評價。
3.城市化:也稱城鎮化,指的是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及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
4.衛星城:一些半獨立的城鎮,除了居住建筑外,還設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服務設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