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認證要求
林業資質標準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林業資質,這里指的是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其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丁級四種等級的資質,而如果是初次申請的話,只能從丁級或者丙級資質開始,要想申請甲級或者乙級,只能通過升級才能辦理,那么話不多說,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林業資質的各等級標準。
一、甲級林業資質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不少于10年。
(二)注冊資金不低于30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三)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專業設備。
(四)專職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少于40人,相關技術人員不少于80%,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不少于30%,聘用專職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于10%。
(五)近5年內主持或者獨立承擔下列5個類別以上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
二、乙級林業資質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應不少于5年。
(二)注冊資金不低于15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三)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專業設備。
(四)專職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少于15人,相關技術人員不少于80%,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不少于30%,聘用專職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于10%。
(五)近5年內主持或獨立承擔下列5個類別以上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
三、丙級林業資質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二)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專業設備。
(三)林業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且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3年以上的相關技術人員不少于50%,聘用專職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于10%。
四、丁級林業資質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有專業技術職稱或者林業(學)相近專業學歷,并從事過林業調查或作業設計工作的人員3人以上。
林業資質的甲級,乙級,丙級,丁級四種等級,對應了四種資質標準,從丁級資質到甲級資質,資質要求逐漸提高,申請難度也對應提高。
周國模的人物成就
多年來,主持完成科研項目20多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2010年,排名第2位;2007年,排名第4位),浙江省人民 *** 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其中:2007年,排名第1位;2006年,排名第1位;2005年,排名第2位),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2007年,排名第2位)。主持完成的2項教學改革項目,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2005年,排名第1位)。以之一作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近5年,主持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項,其中國家973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林業局“948”項目1項,中國綠色碳基金項目1項,浙江省重大項目1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先后在《林業科學》、《生態學報》、《應用生態學報》、《PEDOSPHE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Numerical Simulation》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科技專著1部。
自2002開始,在森林碳匯方面,針對我國南方存在大量毛竹林的現實基礎,以及毛竹林在緩減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對毛竹林固持CO2特征及動態、毛竹林固碳能力及碳儲量遙感估算技術研發、毛竹碳匯林的經營、監測和計量等方面進行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2008組織實施了全國之一個中國綠色碳基金毛竹碳匯林專項,2009年被杭州市 *** 聘請為“低碳城市”顧問,2009年應邀出席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15次大會,成為森林碳匯和低碳經濟領域專家。2010年編制完成全國首個碳匯林業建設總體規劃—《臨安市碳匯林業建設總體規劃》。2010年獲得全國首批(浙江省唯一)林業碳匯計量與監測資格單位,負責中國綠色碳基金溫專項、中國綠色碳基金鄞州專項碳匯計量與監測。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16次會議上,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四位作者合作發表了題為《Bamboo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強烈反響,據國際竹藤組織初步統計,有128家國內外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 1、國家973課題“物聯網驗證平臺和碳平衡監測應用示范”(2011-2013),主持。
2、國家自然基金“毛竹林集約經營過程中碳生存、穩定性及其調控機制”(20010-2012),主持。
3、國家自然基金“集約經營毛竹林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特征及其與土壤水溶性碳氮的關系”(2008-2010),主持。
4、國家林業局“948”項目“竹林固碳能力及碳儲量遙感估算技術引進”(2008-2012),主持。
5、中國綠色碳基金項目“中國臨安毛竹林碳匯項目研究與示范”(2008-2028),主持。
6、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浙江省主要水系源頭林區面源污染監測預警與持續控制技術研究”(2005-2010),主持。
7、國家科技部(成果轉化)“集體林區森林經理綜合技術的推廣與示范”(2004-2007),主持。
8、杭州市科技局(重大項目)“杭州市森林火災生物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2005-2009),主持。
9、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數理研究所項目“中日環境意識的比較調查研究”(2005-2007),主持。 1、Guomo Zhou,Pei-kun Jiang,Lu-Feng Mo. Bamboo:a Possible Approach to the Control of Global War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Numerical Simulation, 2009, 10(5):547-550. SCI
2、Guomo Zhou, JianMing Xu, Pei-Kun Jiang. Effect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Seasonal Dynamics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s Under Bamboo Plantations. Pedosphere, 2006, 16(14): 525-531. SCI
3、Xiaojun Xu, Huaqiang Du, Guomo Zhou(通訊作者),etal Estimation of aboveground carbon stock of Moso bamboo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 pubescens) forest with a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im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1,32(5):1431 - 1448. SCI
4、Changqing Xu, Guomo Zhou (通訊作者) . Forest growth modeling by differentiation matrix.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Matrix Analysis, 2009, 3: 369-372. SCI
5、Huaqiang Du, Guomo Zhou, Wenyi Fan, Hongli Ge, Xiaojun Xu, Yongjun Shi, Weiliang Fan.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Carbon Contribu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moso bamboo by using geostatistical theory. Plant Ecology,2010, 207(1): 131-139. SCI
6、Dengsheng Lu, Hanqin Tian, Guomo Zhou, Hongli GeLu. Regional Mapping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Southeastern China with Multisensor Remotely Sensed Data.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8, 112(9), 3668-3679. SCI
7、周國模, 劉恩斌, 施擁軍等. 基于最小尺度的浙江省毛竹生物量精確估算. 林業科學, 2011, 47(1): 1-5.
8、周國模, 周宇峰, 余樹全等. 利用錐形量熱儀研究不同含水率的樹種枯落物燃燒性. 林業科學, 2008, 44(5): 96-101.
9、周國模, 劉恩斌, 劉安興等. Weibull分布參數辨識改進及對浙江毛竹林胸徑年齡分布的測度. 生態學報, 2006, 26(9): 2918-2926.
10、周國模, 徐建明, 吳家森等. 毛竹林集約經營過程中土壤活性有機碳庫的演變. 林業科學, 2006, 42(6): 124-128.
11、周國模, 吳家森, 姜培坤. 不同管理模式對毛竹林碳貯量的影響.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6, 28(6): 51-55.
12、周國模, 姜培坤. 毛竹林的碳密度和碳貯量及其空間分布. 林業科學, 2004, 40(6): 20-24.
13、周國模, 姜培坤. 不同植被恢復對侵蝕型紅壤活性碳庫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 2004.
14、徐小軍,杜華強,周國模(通訊作者)等. Erf-BP混合像元分解及在森林遙感信息提取中應用. 林業科學, 2011, 47(2): 30-38.
15、范渭亮, 杜華強, 周國模(通訊作者)等. 大氣校正對毛竹林生物量遙感估算的影響應用生態學報, 2010,21(1): 1-8.
16、劉恩斌, 李永夫,周國模(通訊作者)等. 生物量精確估算模型與參數辨識 *** 及應用. 生態學報, 2010, 30(10): 2549—2561.
17、劉恩斌,周國模(通訊作者) ,葛宏立等. 基于更大熵原理的多尺度毛竹胸徑發布統一模型構建及應用. 生態學報, 2009, 29(8): 4070-4077.
18、劉恩斌, 周國模, 施擁軍等. 測樹因子二元概率分布:以毛竹為例. 林業科學, 2010, 46(10):29-36.
19、劉恩斌, 周國模, 姜培坤, 等. 生物量統一模型構建及非線性偏最小二乘辯識——以毛竹為例. 生態學報, 2009, 29(10):5561-5569.
20、范渭亮, 杜華強, 周國模等. 模擬真實場景的混合像元分解, 2010, 遙感學報, 14(6):1241—1258.
21、周國模, 姜培坤, 徐秋芳著. 2010. 竹林生態系統中碳的固定與轉化. 科學出版社.
22、Lou Yiping, Li Yanxia, Kathleen Buckingham, Giles Henley, Zhou Guomo. Bamboo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NBAR, Technical Report No. 32. 科技成果獎
1、東南部區域森林生態體系快速構建技術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排名2/10。
2、四個南方重要經濟林樹種良種選育和定向培育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排名4/9。
3、喜樹種源試驗及葉用園營建關鍵技術研究;獲浙江省人民 *** 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排名第1/9。
4、浙江省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林業生態體系配套技術研究;獲浙江省人民 *** 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排名第1/9位。
5、浙江省常綠闊葉林群落特征、動態變化及其生態恢復技術;獲浙江省人民 *** 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排名第2/5位。
6、太湖水系源頭林區面源污染監測預警與持續控制技術研究;浙江省 *** 科技進步三等獎,2010年,排名1/7。
7、集約經營雷竹林土壤竹筍質量演變特征及其控制技術研究;獲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7年,排名第2/7。
8、竹林生態系統碳過程、碳監測與增匯技術研究;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2年,領銜完成。
教學成果獎
1、林科類專業改造和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年,排名第1/5位 。
如何辦理檢測資質?
對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又叫計量認證)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步驟林業碳匯計量與檢測資質:
(1)向省(部)市場監督管理局認證監管辦公室提交計量認證申請資料(包括林業碳匯計量與檢測資質: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
(2)省(部)市場監督管理局認證監管辦公室對申請資料進行書面審查;
(3)通過書面審查,依據《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由省(部)認證監管辦公室安排委托技術評審組進行現場核查性評審;
(4)通過現場評審,符合《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的檢測機構,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或部委)核發CMA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證書(計量認證)、CMA機構印章,并上互聯網公布。有關資質認定的申報表格可以自己編寫,有關計量認證的政策、指導文件、資料也可上網查詢。
(5)大致流程:如下
哪些森林可以做碳匯交易?
只有符合 *** 學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經營項目產生的二氧化碳凈增量的森林才能做碳匯交易。
根據聯合國對碳匯的定義和碳排放權交易的原理。目前林業碳匯計量與檢測資質,按照國內外碳交易規則林業碳匯計量與檢測資質,能夠交易的碳匯應該是按照被批準的 *** 學實施項目所產生的凈增量林業碳匯計量與檢測資質,通俗的說是有“額外性”的。碳匯其實是一個增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增量都可以用來交易。
舉個例子林業碳匯計量與檢測資質:現在已有的森林樹木每天都在生長,生長就會吸收二氧化碳,這個量雖然是增量,但沒有“額外性”,不能交易,此外,現有森林的碳儲量屬于存量,也不能交易。當然,不能交易的碳儲量和沒有額外性的碳匯對減緩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保護森林減少碳排放。
可見,只有符合 *** 學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經營項目產生的二氧化碳凈增量才能進入交易。而這里所說的額外性必須靠 *** 學進行認定。
碳匯交易的用途
碳匯交易是指發達國家出錢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指標,這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價值補償的一種有效途徑。
這種交易是一些國家通過減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將多余的碳排放指標轉賣給需要的國家,以抵消這些國家的減排任務,并非真正把空氣打包運到國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碳匯交易
檢測公司的資質標準有哪些?
檢測機構資質標準
一、專項檢測機構和見證取樣檢測機構應滿足下列基本條件:
(一)專項檢測機構的注冊資本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見證取樣檢測機構不少于80萬元人民幣;
(二)所申請檢測資質對應的項目應通過計量認證;
(三)有質量檢測、施工、監理或設計經歷,并接受了相關檢測技術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10人;邊遠的縣(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不少于6人;
(四)有符合開展檢測工作所需的儀器、設備和工作場所;其中,使用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要經過計量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有健全的技術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
二、專項檢測機構除應滿足基本條件外,還需滿足下列條件:
(一)地基基礎工程檢測類
專業技術人員中從事工程樁檢測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級或者中級職稱的不得少于4名,其中1人應當具備注冊巖土工程師資格。
(二)主體結構工程檢測類
專業技術人員中從事結構工程檢測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級或者中級職稱的不得少于4名,其中1人應當具備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資格。
(三)建筑幕墻工程檢測類
專業技術人員中從事建筑幕墻檢測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級或者中級職稱的不得少于4名。
(四)鋼結構工程檢測類
專業技術人員中從事鋼結構機械連接檢測、鋼網架結構變形檢測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級或者中級職稱的不得少于4名,其中1人應當具備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資格。
三、見證取樣檢測機構除應滿足基本條件外,專業技術人員中從事檢測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高級或者中級職稱的不得少于3名;邊遠的縣(區)可不少于2人。
福建發布指引建立林業碳匯損失計量及賠償機制,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呢?
據媒體報道,福建省林業廳、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福建省林業碳匯損失計量及賠償機制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引導林業大戶在林業碳匯補償、林業碳匯損失計量和賠償工作中加強工作規范的編制與應用。
《指引》提出:林業戶可以通過參與自然保護地建設、林下經濟生產管理等方式,獲得林業碳匯補償;在此基礎上開展林下經濟生產管理活動,實現林業碳匯價值更大化;參與林業碳匯損失保險或林業碳匯補償機制;林業大戶可以在本地區范圍內開展林業碳匯損失補償工作。
一、森林經營
按照標準 *** 對森林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森林蓄積量進行核算。森林經營指標分為一般指標和項目指標。一般指標包括森林面積、立地條件、生態狀況等。項目指標包括林地、林木蓄積量和造林成本等。對各類林種所占比例應按林業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可以參考《福建省森林經營技術規程(試行)》《福建省森林撫育技術規程(試行)》等相關技術規程確定。
二、林下林下經濟生產管理
《指引》提出,林業戶可以通過經營林下經濟和林下種植、養殖(不含利用林間空間開展的生物碳匯)、科學經營等方式,獲得林業碳匯補償。林業戶在進行林下經濟和林下種植、養殖的同時,應當確保種植、飼養密度符合產業要求,禁止以影響和破壞生態環境的方式進行林下農業和生物碳匯生產。要積極采取措施,保護森林資源,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培育適合自身特點的優質產品。林業戶應當采取科學合理形式科學有序地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實現林業碳匯價值更大化。?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