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綠化工程施工資質

造林綠化施工資質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近些年,林業類工程大火,很多企業趨之若鶩,都想要分一杯羹,但是,要做這類工程,就需要一個入場券,那就是林業類的資質。

舉個例子,比如說林業資質中的造林綠化施工資質,就是其中之一,要獲得造林綠化施工資質這個入場券,肯定是要一定的要求的,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造林綠化施工資質丙級

1、持有法人營業執照;

2、凈資產不低于100萬元;

3、施工單位現有在崗職工15人以上,其中:初級林業技術職稱人員不少于3人,中級以上林業技術職稱人員不少于2人;

4、擁有小型運輸苗木的車輛、運水車和必備的造林綠化機具,有固定的辦公場所;

5、具有較完善的質量管理和各項工作規章制度,累計完成造林綠化工程施工面積5000畝以上,最近連續2年造林工程施工質量合格率均在90%以上;

6、主要技術負責人具有林業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7、最近2年未發生造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事故。

造林綠化工程施工單位的施工范圍:

丙級資質的單位可承包5000畝以下的造林綠化工程施工業務。

申請造林綠化工程施工資質的單位,應按以下要求向資質核定單位遞交申請材料。資質申請材料包括:

(一)申報單位和所在地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含縣級)出具的造林綠化工程施工資質申報文件;

(二)湖北省造林綠化工程施工單位資質認定申報表;

(三)法人營業執照正本或副本的復印件。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必須要有與造林綠化工作相關的業務范圍;

(四)單位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任命書、職稱證書、身份證、勞動合同復印件,近三個月的社保明細單原件和繳費憑證原件及復印件;

(五)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明細表(附技術職稱證書、勞動合同等復印件,近三個月的社保明細單原件和繳費憑證原件及復印件);

以上就是辦理造林綠化施工資質所需要的要求跟所需要提交的材料了。

林業部為什么降為國家林業局?

國家對林業的發展還是比較重視的,要不然前兩年大部門調整的時候就把林業局合并入農業部了。由于林業系統從以前的單純木材采伐收益到越來越重視林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的綜合效益,所以說目前的林業系統應該還處在轉型的后期。

國家林業局由原來的林業部精簡而來,是副部級單位。部長一般都是正部級,副局長中有副部級也有正司局級。我國林業情況較為特殊,還不能像國外把林業部門并在農業部或是環保部里。

總之,我認為國家林業局的級別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盡早把林業從一項公益事業逐漸轉變為:發展經濟用材林、果品加工、碳匯收益林、游憩價值等多種經濟價值利用的產業才行。不能光靠國家給咱們林業投入,林業需要借助市場來發展壯大自己,讓國家對這個事業重視。

關于林業行業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資質-2

林業局系統評選出來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專家沒有森林評估資格證書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

他們的簽字沒有有行政許可法所授予的權利!最多屬于一個咨詢報告!

國家林業局的 林規發(2015)57號文件

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

審批管理辦法》的通知

林規發〔2015〕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林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禁止開發區域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批管理,推進規劃管理規范化、制度化,依據《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27號)的規定,我局研究制定了《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批管理辦法》(見附件),經國家林業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附件: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批管理辦法

國家林業局

2015年5月4日

附件

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批管理辦法

之一章 總 則

之一條 為了加強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批管理工作,推進規劃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充分發揮總體規劃指導國家級森林公園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依據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關要求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申報、審批,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以下簡稱“計財司”)會同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以下簡稱“場圃總站”)負責總體規劃的審核、批復和實施監督工作。

第四條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機構按照《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組織編制總體規劃。規劃技術深度必須達到《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規范》( *** /T2005—2012)的要求。規劃期一般為10年。

第五條 規劃編制內容應當包括基本情況、生態環境及森林風景資源、森林公園發展條件分析、總則、總體布局與發展戰略、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場分析與預測、專項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投資估算、效益評估、保障措施等20個部分,具體見所附編寫要求。

第二章 規劃上報

第六條 總體規劃編制或者修編完成后,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和審查。總體規劃應當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禁止開發區域的有關要求,并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城鄉規劃、交通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等充分銜接。同時,要廣泛征求所在地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規劃、交通、旅游等部門及利益相關者意見。

第七條 總體規劃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行文上報國家林業局。上報的材料包括:

(一)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的上報文件;

(二)國家林業局批準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批復文件;

(三)總體規劃文本及相關圖件紙質版4份,電子版1份;

(四)評審意見;

(五)總體規劃征求意見情況說明。

第八條 計財司負責上報材料的登記,材料不齊全的不予登記,并于3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補齊完善材料。自登記之日起,啟動規劃審批程序。

第三章 規劃審批

第九條 總體規劃登記受理后,由計財司在2個工作日內將上報材料轉送場圃總站,并與場圃總站共同進行專業審核和業務審核。

第十條 專業審核。計財司和場圃總站聯合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核專家庫”,具體運行管理由場圃總站承擔。

場圃總站收到上報材料后,從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核專家庫抽取相關專家,在5個工作日內將總體規劃送達專家。審核專家于10個工作日內將專業審核意見提交場圃總站。

第十一條 業務審核。計財司和場圃總站在收到上報材料后,于10個工作日內分別提出業務審核意見。

場圃總站對專業審核和業務審核意見進行匯總分析,于5個工作日內形成總體規劃的最終審核意見。必要時由場圃總站會同計財司召開總體規劃審查會或者組織進行實地審核,于10個工作日內完成。

第十二條 對審核提出修改意見的總體規劃,由場圃總站將總體規劃修改意見通知單下達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在收到修改意見通知單后,于20個工作日內將修改后的總體規劃文本和相關材料報送場圃總站,場圃總站審核后提交計財司。需要復審的按上述程序辦理。

第十三條 對審核通過的總體規劃,計財司在收到場圃總站最終審核意見后,于15個工作日內辦理批復文件。

第十四條 批復文件下達后,由場圃總站負責在中國森林公園網和中國林業網對所批復的總體規劃進行公告,并建立檔案予以保存。

第四章 規劃實施監督

第十五條 總體規劃批復后,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機構要嚴格按照批復的總體規劃開展建設活動,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加強對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批準后的總體規劃需要進行修訂的,應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將修訂后的總體規劃報原審批機關批準。

第十六條 總體規劃中的工程建設項目,要嚴格按照有關基本建設程序另行履行報批手續。

第十七條 計財司會同場圃總站,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組織開展總體規劃中期、終期評估,提出修編或者新編意見。

對于不按照總體規劃進行開發和建設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責令進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總體規劃要求的,主管部門將依法處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八條 總體規劃編制單位要加強管理,確保總體規劃質量。未經上述程序批準的總體規劃,不能作為林業審批項目和資金安排的依據。

第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家林業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到2020年12月31日。凡與本辦法不符的,按照本辦法執行。

附:

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編寫內容要求

一、基本情況的要求。包括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歷史沿革、森林公園建設與旅游現狀等。

(一)自然地理條件。包括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條件、森林動植物資源等。

(二)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人口、經濟、交通、電力、通訊等。

(三)歷史沿革。包括歷史沿革、森林公園設立、管理機構建設、資源管理等。

(四)土地利用狀況。包括土地與資源的權屬(國有土地要注明林權證上所標明的使用權人)、地類構成、利用程度等,集體林區要說明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林權流轉、林地使用及林農合法權益保護等情況。

(五)森林公園建設與旅游現狀。包括公園內基礎設施條件、景區景點建設現狀、旅游開展情況等。

二、生態環境及森林風景資源的要求。包括生態環境評價、森林風景資源調查與評價、森林公園發展的優勢與劣勢、森林公園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

(一)生態環境評價。包括地表水質量、大氣質量、土壤質量等。

(二)森林風景資源調查與評價。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可借景觀資源、森林風景資源質量評定等。

三、森林難公園發展條件分析的要求。包括森林公園發展的優勢與劣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

(一)森林公園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包括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建設、旅游適游期等。

(二)森林公園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包括國內外旅游發展形勢、地方 *** 重視程度、當地旅游資源供需情況等。

四、總則要求。包括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依據、規劃目標、規劃分期等。

五、總體布局與發展戰略的要求。包括森林公園性質與范圍、森林公園主題定位、森林公園功能分區、分區建設項目及景點規劃、森林公園發展戰略、主題定位與營銷策劃等。

(一)森林公園性質與范圍。性質依據森林公園的典型特征、主要功能來確定,規劃范圍是森林公園設立的批復范圍。

(二)功能分區。包括生態保育區、核心景觀區、一般游憩區和管理服務區等。

(三)分區建設項目及景點規劃。包括各個功能區規劃建設的項目,涉及資源保護、游憩設施、接待設施、科普宣教設施等。

六、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場分析與預測的要求。包括森林公園環境容量、游客容量以及旅游區位分析、客源市場分析、游客規劃預測等。

七、植被與森林景觀規劃的要求。包括規劃原則、植被規劃、森林景觀規劃、風景林經營管理規劃。

八、資源與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包括規劃原則、重點森林風景資源保護、森林植物和野生動物保護、環境保護。

九、生態文化建設規劃的要求。包括規劃原則、生態文化建設重點和布局、生態文化設施規劃、解說系統規劃。

十、森林生態旅游與服務設施規劃的要求。包括森林生態旅游產品定位、游憩項目策劃、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游線組織規劃。

十一、基礎工程規劃的要求。包括道路交通規劃、給排水工程規劃、供電規劃、供熱規劃、通信、 *** 、廣播電視工程規劃、旅游安全保障系統與設施規劃。

十二、防災及應急管理規劃的要求。包括災害歷史、森林防火及病蟲害防治規劃、其他災害防治、監測與應急預案。

十三、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利用規劃原則、土地利用規劃及建設項目占用林地情況。

十四、社區發展規劃的要求。包括居民點分布現狀分析、社區發展規劃原則、社區發展規劃。

十五、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包括環境質量現狀、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評估、采取對策措施、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與建議。

十六、投資估算的要求。包括估算依據、投資估算、資金籌措。

十七、效益評估的要求。包括生態效益評估、社會效益評估、經濟效益評估。

十八、分期建設規劃的要求。包括近期建設目標及重點建設工程、中遠期建設目標及重點建設工程。

十九、實施保障措施的要求。包括法制保障、政策保障、組織保障、資金保障等。

二十、圖紙要求。包括區位圖(對外關系圖)、土地利用現狀圖、森林風景資源分布圖、客源市場分析圖、功能分區圖、土地利用規劃圖、與其他保護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關系圖、景區景點分布圖、植物景觀規劃圖(林相改造圖)、游憩項目策劃圖、游覽線路組織圖、服務設施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給排水工程規劃圖、供電供熱規劃圖、通信 *** 廣播電視工程規劃圖、環衛設施規劃圖、近期建設項目布局圖。